農特美食|產地到餐桌,共享原鄉原味的美好
#餐桌上的美味

大原桌

店家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大德路145號
連絡電話:
02-2673-1145
連絡信箱:
相關網站:

介紹

年輕的夢想變成此刻的目標
2008 年他們的人生規劃中,只有一台早餐餐車,下午就收工,
把車開到海邊看海,車子掛上喜歡的風格小物隨緣販售,過著愜意的日子。2015 年,生活變得不一樣了。第一個孩子光臨他們的生命,關於飲食不再
是填充飢餓的身體,而是怎麼注入健康。夢想一直惦記著,家庭的新成員,成為優先順序。每天早上圍坐在小小的圓桌吃早餐,目送爸爸上班,日復一
日。顧好家庭,陪伴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化一直在心中 不曾消失

美族高全佑, 是旅北長大的阿美青年,退伍後,就一直從事餐飲工作,擔任廚師角色。他是家中排行老二,是唯一的男孩,媽媽是來自南竹湖的Wusay,爸爸 Payrang 是一位職業軍人,31 歲肩上兩顆梅花退休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是釀阿嬤組傳下來的糯米酒。

他回憶起小時候,跟著父母親帶著四個小孩還有自家釀的糯米酒、醃肉到處販售,和手足一起窩在後車廂中聽著酒瓶撞擊聲,時而暈車嘔吐,時而和姊妹聽著流行音樂的卡帶,一路搖搖晃晃到了一站又一站。

對於部落印象就是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張的紅色圓桌,客人一到就立馬架起來,拿出好料理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大家圍繞在一起,開心的聊天,氣氛濃烈的時候,老人家會站起來手牽手唱歌跳舞,這份部落喜悅,至今依然深深地在全佑心中沒有失溫過。

旅北的原住民族青年,在都市的水泥叢林流浪,成長過程遇到了太多,讓他們把原住民的身分隱藏了,是一個契機,文化緊緊擁抱了結痂的傷口,「要有信心我們的孩子。」「記得回家!」很多力量讓勇敢遽增,原桌之下的全佑,不再躲藏,在這裡,要把過去錯過的找回來,從台北出發,光榮返鄉。

 

醞釀十年的創業計畫執行

全佑和老婆劉珈汶,一個是廚師、一個是餐飲服務業的老手,兩位都在餐飲業的優秀夫妻檔, 放在藍圖 10 年開店的夢想,兩人抱持觀摩學習態度觀望,與時俱進觀察周遭的飲食變遷,十分關注台灣特有的早午餐文化。

出現不好的現象,吃的食材帶著潛在危機。從 5、6 年前的食安問題、組合牛肉、食用油,還有飲食風潮的改變,從美式餐廳、吃到飽餐廳、日式拉麵、韓式炸雞店到現在持續熱門的早午餐店,只要一休假他們就是大街小巷找好店,尋找一個可以分享討論的一餐,為以後的開店做足功課。

人生可能因為很多原因,改變了原本計畫的順序。想改變世界的他們卻被這世界牽著改變,「請問夢還在嗎?因為有你,我們的店一直都在。」夫妻倆的好感情不會因為工作、小孩而被犧牲掉,他們等孩子再大一點,等經濟再穩定一點,等一個適合的契機再回到逐夢的路上,並且說好了不要因為逐夢而犧牲家庭。

實踐夢想的契機 祖靈的擁抱

終於機會光臨,全佑的家人是原住民族委員會輔導精實創業計畫第四屆的出力釀,有一天姊姊問夫妻倆:「第五屆有說明會了,你們要不要去聽聽看?」踏出第一步後,再引導他們「要不要整理一下你們的計畫,寫寫看。有過有錄取,就是時機到了,沒過的話也是維持現狀沒有損失。」聽話的夫妻,就這樣把內心所期盼的樣貌寫下,產生了原桌 kimolo:amis早午餐 + 部落選物。

這一路上得失心越來越重,從錄取到等待決選的結果,像是懷孕到了後期越多的擔憂。或許是祖靈的召喚,在全佑第一次把太太和小孩帶回都蘭參加豐年祭的晚上,接到了入決選的通知電話。

回到台北後,是一連串的忙碌。將這十幾年來累積的想像一一呈現,夾帶一股不小的壓力,難以決定的大小事接踵而來,要找店面、裝潢施工、市場調查、如何定調經營、餐點內容以及如何定價等等。全佑不忍心看太太一個人顧小孩之外,要處理計畫的行政作業、開店的前置工作與店面籌備的工作等等,所以他在得知獲選後,便辭去原先工作,專心的將久違的夢想付諸行動。

自從有孩子之後,店的想像跟著改變。經營早午餐店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希望一家人每一個晚餐都是一起的。從一剛開始的個性餐車、個性餐館、清新早午餐,到原桌阿美族特色早午餐,每個食物用料都秉持良善之心,關於飲食方面,不再是填充飢餓的身體,而是怎麼注入健康。為了下一代跟自己的健康,從料理中重新思考,不用過度加工的食品,提供「好油好鹽、簡單烹調」的美味料理。

「原風食材 x 圓桌溫度」我們不在家鄉,可是沒有忘記家在哪裡,用原風食材詮釋 amis 早午餐,以圓桌連結與家鄉親人的情感。 

在台北,輕而易舉地可以吃到各式風味料理,如韓式、泰式、越式、日式、港式、川菜等,原民風味卻很稀有,「我們是誰?從何而來?文化是不能失去的,既然有能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店,我們不能忘本,要把阿美族簡單調味就很美味的健康飲食精神傳承,要介紹給大家。」全佑娶到了有硬頸精神的客家女兒,全心投入夫家文化的阿美族媳婦,他們用感情經營「原桌」。

將想像賦予行動堅持下去將可能成真

原桌的每一分每一寸,來自家族成員與摯交的幫助。如果不是兩位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待人接物的誠懇和義氣,原桌的設計圖、Logo 上的字和畫、店內的裝潢和彩繪牆等等,不會這麼貼近全佑和珈汶的想法,這麼明確地介紹給客人:這是一間 amis 早午餐店與部落選物店。家人朋友們都說「終於等到幫你們實現夢想的這一天了。」

Logo 以部落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張的紅圓桌為背景,這張桌子,就是部落在喜宴的時候,會變成人工升降舞台的那種。桌上圍繞的是阿美族常見的野菜,還有我們部落常看到扶桑花、鬼針草花、胖胖的麻雀。鬼針草生命力很強,有時候花瓣掉了幾片,像掉牙的小孩,依然自由自在的大笑。

「誰家的花開了,少年卻不在家了」部落的人口外流,在都市長大的全佑,返鄉像觀光客,內心卻是感動又踏實,每一次要回家前都會臭屁的宣告「我明天要回去啦」、「我這個月會回去」、「讓我們帶著這張原桌從台北出發,躍上世界,光榮返鄉。」

開幕前的遺憾成為力量

12/18 這天是原桌爸爸 Payrang的生日,也是原桌的開幕日期。沒想到在開幕前幾週 Payrang 遇到了一些聖母瑪利亞的問題,只買單程票去天國了。珈汶說:「阿美族在婚喪喜慶的前一天晚上,婦女們會集合起來煮一大鍋 hakhak( 糯米飯),包成一包包的隔天給賓客享用。很深的感慨是,只公證結婚的我們,第一次體驗這一切,是為了公公的告別式。」

身為嘎拉婦 ( 媳婦 ),也算是在Payrang 的教學清單上打了一個 ,他常常說「要教我的孩子煮傳統的菜」,這一趟,家族全員到齊,不管是廚房的相遇或酒精的交流會上,大家都給了原桌很多力量,菜單的力量、食材的力量、烹調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不會煮傳統菜的嘎拉婦,也有一點樣子了。從小旅北的老闆,靈魂的部份也越來越阿米斯了。

這一段因為眼淚而鹹鹹的日子,在 Paryang 抵達天國之後,也必須讓生活恢復原狀。滿載著部落食材、乾燥的藤蔓、3 尺半的紅圓桌,全佑和珈汶在開啟原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