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の熱量を体験しながら 原住民文化・新たな美学を感じる

薏心苡意

店舗住所:
臺北市萬華區華西街17號4樓之5
電話番号:
0963-069-239
Facebook粉絲團:

來自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的依婉,從小在部落的環境長大,跟著父親的腳步學習太魯閣族的文化傳統工藝,從沒想到從小學習的技能會變成創業的開端,當起文化體驗營的老師,正逐步實現原住民族時尚品味和文化之美,從部落出發,再回歸部落一起成長。

76 年次的依婉是一位三寶媽,在忙前顧後的照顧家庭跟小孩的七年時間中,當起一個全職媽媽投入家庭,陪伴孩子度過幸福童年,她說陪伴孩子看著健康長大,作為媽媽其實很有成就感。可是回到現實,這七年,為了孩子們可以安心、歡樂、健康的成長,她離開北市議員助理職務,選擇投入全職媽媽的角色,所有家庭開支完全仰賴先生的薪水,「七年當中很感謝老公為家庭的付出,婆婆及家人的幫忙,所以還能有過得去和充滿恩典的生活。」隨著小孩大了,時間漸漸回到自己身上,依婉開始想自己還能做些甚麼,是否回到職場,這樣就能多一點收入協助家裡。109 年時老三進入幼兒園,依婉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創業時機,因此在家人們鼓勵之下籌劃工作室。

   

當初會想創業因緣際會,當時爸爸推薦依婉協助部落歌手一好.屴夯製作一組飾品去參加109 年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結果一參賽便得到團體首獎。她覺得是一個好預兆,對自己作品更有了信心及想法。隔年一好.屴夯發行專輯再度請依婉製作一系列符合專輯風格的飾品。「能夠參與一好.屴夯專輯《御風而行》造型飾品設計,象徵著太魯閣精神及文化能量,讓我對於自己設計飾品信心滿滿。」依婉自此有了自信,就便萌生創業的念頭。

去年她從全職媽媽轉換角色,開始籌劃創立工作室,「我其實顧慮面向很多,但我老公比我還急,幫我規劃社群IG、FB 粉絲頁,幫我接洽有關文化體驗課程,有他的積極鼓勵做後盾,讓我安心許多。」創業一開始就遇到了疫情爆發,許多教學課程因此延宕或取消。年初通過精實百萬的入選後,更謹慎思考自己的創作定位及推展方向。依婉對於飾品之創作充滿熱愛,在嘗試創作的過程中也不斷觀察線上知名的品牌( 以Tiffany & Co.、Dogeared、stella& dot 為例),看見多數飾品的材料少有以自然、天然為主,以原住民為主題的時尚飾品更是難見。薏苡的樣子其實很樸實,是灰階的無色彩,運用薏苡( 太魯閣族語:lhngay),在部落自然常見的天然植物珠子,當作飾品創作的材料,結合天然石、黃銅或獸骨,整串配線的方式,並以天然石、黃銅、線材等多媒材去搭配。主要以個人裝飾飾品為主,創造出自然、時尚、部落風格的飾品,以實現原住民時尚品味和文化之美。除了飾品的創作之外,課程教學也是她主要的工作之一,「我有一個超級經紀人,很會安排我的行程。」

疫情趨緩後,各界開始邀約課程,開始到各協會去當文化DIY 體驗老師,之前她老公幫她接洽尖石鄉公所的培力計畫,課程安排很多元,「一次學程跨足6、7 種專業技能,盡我所能將我所會的都傳授給學員。」她提到一系列課程包含傳統織布、竹藤編、皮雕、麻繩編、木雕、傳統飾品串珠和神話圖騰彩繪縫紉機傳統服飾等專業技能。

   

依婉會這麼多文化工藝技能,都要感謝她的父親,耳濡目染之下也希望傳承文化美,她父親是部落的牧師,從她國小時候開始,爸爸就會在暑假期間,在部落裡辦理文化研習營,只要大家可以想得到的原民文化、工藝技能、體驗活動,她爸爸應該都辦過,而她就是一個跟屁蟲,每一堂課幾乎都沒錯過,「我的學習就是從那時候慢慢培養,很喜歡那種手作的感覺。」就算是在臺北生活,她還是每年回去部落,參與部落的文化體驗營,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一個講師,跟著其他部落長者、工藝師一起。談起創業,爸爸免不了擔心,卻也默默支持給她很大的支援。父女倆常常會討論很多事業上的細節,常給她建議跟幫助。「爸爸是我最佳的救援救火隊,只要提出請求都會使命必達」。

老師轉換為媽媽的角色,依婉表示她的小孩每天看到她手作的飾品,也接觸到很多原民色彩,她感慨說孩子無法在部落長大,但能在父母親身上接觸原民文化,從中學習、了解原民文化之美,心裡得到一些安慰。「小孩從小看我作東西,接觸下漸漸的也產生好奇,他學會玩小的織布機,是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去學習,媽媽在一旁觀察感覺是很有趣的。」

現在孩子還是電力十足的年紀,這讓依婉如何才能靜下來創作呢,依婉表示在瑣碎時間進行創作整理,她用自己方法找到作品的屬性,創作以薏苡為主軸,有五種搭配媒材交叉做組合,讓她可以快速的整理思緒進行創作。她笑說要歸功給孩子,在有限時間中找到方法,她才可以快速進到創作階段。當然創意來源往往來自生活,生活中充滿小孩的想像力,常會給我無限聯想。有時候會有一個主題再去做發想創作,有時做出來後再去想一個故事作介紹,她舉例來說,耳環有幾個系列叫編薏編,就是傳承。例如可愛寶貝鑰匙圈飾品,就是自己返鄉的時候看著天上的星星,想著如何把滿天星空帶回臺北,於是創作出「可愛寶貝」,把星星放進這個月主打的吊飾裡。帶著「可愛寶貝」,想著可愛的家人和可愛的家鄉。聽媽媽說,菱形圖紋在太魯閣族裡代表祖靈的眼睛,亦代表世代留下的誡命和祝福。

而小孩童言童語透過窗戶看著雨滴水珠,孩子用奶音說著「藍晶晶的」(亮晶晶的),創作起這款「藍晶晶的雨滴」。

依婉笑說,就是利用媽媽陪伴的瑣碎時間,一有靈感就馬上紀錄、畫下來,「媽媽腦子很快就斷線,注意力會一直被小孩尖叫聲,東一句媽媽、西一句你在哪裡……當媽真的不容易啊!」很多創意的靈感在當下就畫下來,有時間就拿草稿來作比對,當想法都完整清晰後,趁小孩睡覺休息時間專心來完成。每當完成作品時,第一個觀眾就是我們家孩子,依婉都會問孩子,這叫甚麽、她像甚麼、她做什麼用的,孩子天真回應就是最好的稱讚,會給我很多創意發想。

拾起創作的初衷,回鄉當講師、學習更深的傳統,是一件很棒的事。走出家庭帶著家人的祝福,依婉也期待在文化的傳承與再傳承中,找到更多人返鄉就業的那條路。

產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