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搜尋條件:都蘭部落

共 5 筆資料
賽妃手作坊

   

以十年時光重拾原住民族傳統編織技法商業化是創造更多永續的開始

一間位於東海岸旁的美麗小工坊,是章嘉慧回到部落一路重拾傳統工藝學習的十年後,即將展開的新起點。起初,從染整、鉤織、網袋編織開始,然後一路邁向更困難的傳統竹藤編等大型工藝品創作。未來,將創作、在地化遊程體驗、產品銷售、創作者人脈多元整合的嘉慧,已儲備好能量,加上運用顧問建議加入商業管理思維,準備開拓傳統工藝的無限可能。

回家,希望讓傳統不致消失
從小在四代同堂家庭中長大的她,印象中,家裡使用的器皿幾乎都是親人們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每件屬於家的物品,都被賦予著親人彼此之間的情感共鳴,富有靈魂。也是這般獨特的連結,讓她毅然決然放下臺北的一切,回到部落重新出發。「你知道嗎?最讓人訝異的是當我離家20 幾年後,回到部落卻發現兒時記憶裡習以為常的傳統工藝幾乎消失不見,世代間的文化斷層嚴重,這是讓我最擔心的,也是我急著回家的主因。」

一切運用傳統技法是她的堅持
剛回來的她,只能從已經會做的開始。從小學習的婦女十字繡、染整、鉤織是忘也忘不了的生活記憶,更是賽妃手作坊的起點。「邊做、邊賺錢還要邊學習,因為一切消失的太快,我好像只能一直無盡追趕,追著那些還記得怎麼做的老人家,追著我身上還沒學會的傳統技法,為了學習,就算是臺灣的偏遠角落,再遠我都會去。」

運用過去從事時尚服飾產業的經驗,將傳統工藝技法與時下流行的比例、色彩、品味結合,過去的打獵包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手機袋、托特包,帶有原住民族文化的產品便更能被消費者接受。從販售手作小物、到職訓中心進行技藝教學、再到如今的裝置藝術領域,嘉慧堅持所有從她手中展現的作品,一定得是運用傳統技法才行,有使用、有看見、有珍惜,文化才能一直活著。
「我所學的都是過去真實運用的編織技法,努力尋回這些工藝是一種不捨,也是我的使命感。因為很想讓大眾都能對原住民族傳統工藝產生認同與珍惜,我知道必須從自己出發開始帶動一群人投入才有可能做到。」

穩穩前行必須先打好營運根基
「賽妃手作坊」便是嘉慧凝聚與發散的新起點。為了分享,她邀請7 位不同的夥伴一起合作,有藝術家、手作者、在地小農等多元角色的部落職人,讓手作坊成為一個平臺,讓作品/ 產品被看見的所在地。但有了夥伴、店面,就必須建立合適的營運模式,透過本計畫的協助,由顧問深度訪視後,輔導應打造多通路來行銷手作工藝品。針對實體展示暨店面營運,須妥善規劃開幕營運的落實時程表,將陳列區分為展示與可銷售產品,讓消費者可明確選購。針對內部管理,須建立完善的進銷存系統,透過資料可精算出產品設計、製作到銷售的成本,有助於預估產能及找出合理的定價準則,更貼近市場。而除了線下通路外,也建議積極媒合具潛在客群的線上電商通路平臺,並在社群上強化品牌力,加入商品選購功能,拓展銷售點。

創造連結就是文化延續的機會
「即使是大型竹編裝置藝術品的創作,我也是運用傳統老人家蓋雞籠、編魚筌的技法,以細竹工模式製作。雖然費工耗時,也曾擔心這樣的方式能否支撐大型創作的重量,但有其他創作者回饋給我的信心,讓我相信堅持理念是可行的,我也深信傳統工藝是足以登上國際舞臺的。」過去,嘉慧透過創作、教學、販售呈現理念,如今有了據點,能量就能更加茁壯。結合活動體驗,部落文化有分享出去的機會,外來的人們也能透過手作坊與地方互動,產生連結。「我喜歡在自己的部落辦活動,展現族人的生活觀,依循季節而做,取材來自大自然,然後學習向老人家一樣珍惜資源,盡可能循環利用。」
邀請大眾透過學習視角體驗部落,不管是上山採集材料、學習傳統竹床編織體驗、野菜採集、製作手編食器、讓在地引路人串連部落行程分享,不僅讓人對都蘭部落有了情感,更建立購買與回流的意願,從中結合的活動、文創品、小農產品都是商機,也將成為部落青年回鄉的就業機會之一。

 

【探訪原食秘境‧尋找秘境餐廳】EP.2 #32鄰咖啡

????#探訪原食秘境????EP.2 #32鄰咖啡

跟著 林彥君 151 一起去下一站

今天來到位於 #台東縣 #都蘭部落  #32鄰咖啡

尋找秘境餐廳的美味料理。

遠方傳統茅草家屋中傳來陣陣咖啡香~

有個帥帥的背影原來是老闆呀!

老闆說:在這裡喝咖啡要用…乾杯的~蛤?

那我們就來看看餐廳的獨特料理使我們值得走一趟~台東都蘭國~

????酒粕鹽麴三層肉

釀酒後的酒粕來醃製三層肉,使肉質鮮嫩外還有甜酒釀的香氣,讓人一口接一口!

????田香雞胸

採用法式舒肥方式料理,搭配獨門秘方『大葉田香』讓雞胸肉保持濕潤的口感極為好吃壓XD #32鄰咖啡 料理超級讚!

-----

原食秘境部落嚴選【餐廳資訊】

????32鄰咖啡 ~要預約才吃的到!!!

????臺東縣東河鄉都蘭32鄰274號

????0973-463097

出力釀

飲一杯感情釀的酒回鄉讓生活更美好

「糯米酒香是我們家裡最熟悉的香味。」高悅心憶起早期爸爸開著小發財車回台東,沿路將一箱箱釀的酒銷到各個店家,回鄉的記憶就是跟酒一起睡出感情的。

為了能跟部落在一起 所以我們釀在一起

在許多宴客場合或是特定發表會中,不難發現一瓶瓶純白色的糯米酒,大大字樣「出力」相當顯眼,對族人來說這是一個直白的語言,也是出力糯米釀的精神所在。高悅心與姊姊、姊夫許震詮,曾經是在台北城市打拼的族人,為了生活離鄉背井,回鄉的動機都是為了小孩,希望小孩能夠在部落長大。團隊間評估部落及都市生活,東算西扣發現回鄉下好像比較省。許震詮說,「當第一個小孩要上幼兒園時,就開始跟老婆討論回家鄉生活,後來想想都蘭娘家的位置及環境機能都健全,離台東市區也近找工作應該比較容易。」萌生意念後,一直到兩年前全家才團聚在都蘭。

許震詮表示,自己是花蓮貓公部落的噶瑪蘭族,長年居住在北部,對自己文化了解不多,後來在台北的原住民風味館上班,幾年期間接觸了許多原住民族產業及優秀部落族人,才開始真正接觸各族群文化。之後老婆及小姨子也一起加入原住民族產業,想說回到台東可以銜接現有資源,找文化產業相關工作。然而這念頭一閃就好幾年過去,突然有一天高悅心的姊姊說 :「我們去跟爸爸學釀酒好不好,回台東可以試看看,搞不好是一個新方向。」就這樣夫妻開始回鄉釀酒之路,可以在都蘭生活,跟家族一起工作感覺幸福又知足。

重回在都蘭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感動

   

 許震詮說起自己岳父,有一種驕傲自信感,「岳父是一位職業軍人,退休後傳承阿嬤的釀酒技術,開始專職釀糯米酒,已有穩定的經營規模,向全台灣市場去賣,真的有夠力。」高悅心回憶起小時候,當時候資訊不發達,父親就會算好釀酒期程,釀好並完成裝箱後,按送貨路線從北到東,沿途送酒到原住民風味餐廳、卡拉 OK店、檳榔攤等店家,「記憶中的每次回都蘭時,父親就樣一站站的送酒,我們就邊玩耍,小孩們窩在貨車廂中聽著酒瓶撞擊聲,一路睡到家。」後來因為私釀酒抓得很兇,檳榔攤跟卡拉 OK 店也漸漸減少,就停下來沒做釀酒生意了。

許震詮提議想跟岳父學釀酒,很怕被他老人家拒絕,或是怕被念為何不去好好工作等等,但一切的憂慮都是多想的,「我岳父他一口就答應,但卻認真的警告我,學釀酒就不可以跟他女兒離婚,因為在阿美族裡,釀酒只家傳不傳別人的,這會破壞傳統禁忌。」釀酒就這樣開始了,結果初釀下來品質就很不錯,四處請朋友親戚們品嘗試喝,大家給予回饋,也都很滿意。「之後有朋友開始向我們訂購,接單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開始在 FB 試水溫,向朋友開放訂購,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做越有信心,感覺可以當作一個事業來發展。」

 三年前慢慢將生活重心轉回台東都蘭。高悅心先回都蘭工作生活,一方面整理都蘭老家。高悅心表示,「我們希望能在阿嬤以前釀酒的地方,接續老人家地氣,保佑我們能夠像他一樣擁有好的手藝做出好的酒。」

堅持自己做就得從酒麴開始做起

 說到品牌的由來,當時因為都蘭豐年祭活動,跟著青年會的「出力」標語一起,大家叫著叫著也就成為糯米釀「出力」品牌。團隊表示,每到祭典時需求量愈來愈大,也開始製作婚禮桌酒及活動現場的餐酒,這兩年間多踩在違規的界線邊緣,他心裡想,「這樣躲躲藏藏遊走法律邊緣,一個不小心可能會毀了之前的努力,下定決心申請酒牌,自己蓋一間製酒工廠,要做一個事業就好好地、正規地來執行。」

後來團隊常常與朋友討論,開始蒐集許多資料做評估。高悅心說,很多人提議找一個合法製酒工廠,提供配方授權來製作就好,但心裡還是覺得糯米酒少了一點人情味,會變成跟市場其他糯米釀一樣,無法凸顯特色。「我們還是堅持手做,雖然累一點,但客人喝得出我們的誠意,有出力才喝得夠力。」

後來決定報名輔導精實創業,團隊針對很多環節進行盤點,想找出自己最有力的優勢,就決定從做酒麴開始。專研原住民族酒麴的知識並不多,請教了電光部落、長濱部落、都蘭部落並進行調查,詢問擅長製酒的老人家,並研究他們製酒麴的藥草有哪些,也收集各地做酒麴的方式,研究出適合自己的酒麴。許震詮說,酒麴就像是一個新世界,「我是一位都市原住民,連一般野菜都很難辨識,為了酒麴上山採藥去,藥草每一株都長得差不多,哪個是草、哪個是藥傻傻分不清楚。」剛開始時,他被同行老人家笑說,如果他被放在山裡,拔錯草、吃錯藥絕對會出問題。老人家說,現在自然的藥草也比較少,因為有些人上山開墾會灑藥,有些不耐藥性的藥草就無法生長。每個藥草都有不同特性,調配出來的酒麴自然風味也不同。高悅心表示,「出力」品牌中有重要三大元素,有自製活力的麴、特選優質的米及都蘭乾淨的水,他希望扭轉部落都是糯米酒的印象,其實糯米酒才是一般的日常釀酒。「我們研發出非喝不可的理由,來自酒釀的靈魂「酒麴」。針對地區族群、製作工法、藥草種類等,掌握了方法與比例,整理出 3 種類型的酒麴,分別為電光酒麴、長濱酒麴、都蘭酒麴。」產品上也依酒麴及酒精濃度做出區隔,開發了出力 ( 都蘭麴 )、漂釀 ( 長濱麴 )、曙光 ( 電光麴 ) 三個產品。未來會在家附近開闢一區藥草區,培育藥草同時方便採集,也開發教育課程供給大家來體驗。

釀酒必須要放很多感情才會好喝。用製酒時候的歡樂心情,才可以釀出開心順口的酒。

老人家的智慧及經驗 是最珍貴寶貝

老人家的智慧及經驗 是最珍貴寶貝高悅心說,這一年以培養酒麴為首要任務,製酒部分只接特定訂單。由於各區酒麴作法不同,發酵速度也不一樣。藥草在四月份採集,必須經過 2~3 周日曬,夏天炎熱是製作酒麴最好時機。趁這一年時間我們已經做好了麴種,期待工廠作業能順利完成,酒麴才能派得上用場。

 說到釀酒製酒,姊夫許震詮不得不佩服他岳父,「我們家釀酒主要糯米煮好,一定要沖涼等冷卻,再做翻拌的工作。岳父教導非常嚴肅謹慎,態度上讓人敬佩。老人家沒有用溫度計規定幾度來翻米。光翻糯米就非常累人,一大盆的糯米溫度很高,必須彎下身翻,手勢前後翻動都有順序,手指須張開盡量撥開散熱,把握時間不能偷懶。」一開始學的時候完全沒有頭緒,後來熟悉每個環節後,體力上省力不少。「岳父主要讓我們感受菌是活的,酒釀會呼吸,不同季節就得調整手感溫度及作業時間。」夫妻倆前後大概花了半年時間,才逐漸可以抓到訣竅。

說起失敗釀酒經驗,許震詮笑著說,「真的很神奇,有時太甜,岳父就說是不是有吹到風,布沒蓋好,菌會感冒;有時好苦 ! 直接問我們製酒時是否夫妻有吵架或是當天有罵小孩。」岳父叮嚀釀酒前一定要有儀式,讓祖靈及阿媽保佑這批酒能夠成功。「一定要唱開心的歌或放好聽的音樂,因為阿嬤他會來幫你完成。」這才讓許震詮了解,釀酒必須要放很多感情才會好喝。用製酒時候的歡樂心情,才可以釀出開心順口的酒,所以他堅持自己親手製酒,若給工廠生產就失去了情感。

高悅心說,「現在父親比較放手讓我們去做,也肯定阿詮的專業投入,後來我們將瓶身容量改變,價格提高,經過我們的方式推銷出去,居然在市場上跑得動,家人都覺得很驚訝 !」老人家剛開始也很懷疑誰會買,但跟他們溝通後,知道真心手工的製作,就應該要有這樣的價格。

 經過輔導精實創業得到許多協助,對於食品工廠專業,尋點的位置及衛生環境的評估等等,委員提點他們不要衝太快、不要太貪心,以三年計畫來評估,小而精準的規模做穩定再發展。團隊感謝的說,「創業一路上都有貴人來相助,未來工廠完成後,除了釀酒外,結合部落導覽遊程時可融合簡單 DIY 體驗,讓大家更了解原住民的飲酒、釀酒文化。

 悅心表示,一百萬只是個開始,鎖定方向專注地前進,累積到一定的量,就會被發現,貴人自然會出現。為了多了解酒的文化,他也去研習專業試酒師課程,「多吸收知識可能帶給我們新發現,製作酒麴是製酒基礎開始,期許自己可以成為釀酒職人,酒的專家。」

現在在第 頁/總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