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故事
2019.10.11

來自原住民族最原始的呼喚 徐宏瑋與原喚樂團

來自原住民族最原始的呼喚 徐宏瑋與原喚樂團

來自原住民族最原始的呼喚,這是「原喚樂團」團名的由來。六名團員為了實現比賽願望的夢想,組合成了「原喚樂團」,但在經歷了一次失敗後,開始重新了解自我,認真對待自己的音樂,爾後真正開啟他們樂團的道路。

打破文化的隔閡 透過多元元素碰撞新火花

原喚樂團的成員除了主唱徐宏瑋是來自於臺東縣下賓朗部落的卑南族,同時還邀請了具客家身分的keyboard手樂傑還有鼓手英全加入團隊,原本是為了要增添音樂創作的多元化及豐富度,讓原住民族與客家人的音樂結合,在創作的期間看看是否會撞擊出不樣的火花。主唱徐宏瑋也幽默的表示,「其實後來理想與現實還是有差距的,因為我們這群人根本就不懂客家的元素,而且大多的團員都還是以原住民族為主,占整個樂團的多數,所以我們就只好欺負客家人,請他們融入我們原住民族的音樂囉!」

原住民族16族擁有多種語言,可以融合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不樣的音樂,像是拉丁、藍調或者搖滾,相較之下客家的元素在發音跟文化上面比較受限,無法呈現這麼多。徐宏瑋說,馬上遭到客家人的樂傑的反對,表示在樂曲的編制上其實他偷偷加入了客家的元素,像是山歌之類的東西,比方說八度或六度的跳音,只是他的團員沒有發現。在訪談的過程看見成員的鬥嘴,也感受到了彼此間濃濃的情誼。

主唱徐宏瑋堅持母語創作打破語言隔閡開啟新視野

徐宏從小在部落長大,因為作的關係到外地發展,對於母語的熟悉度曾經有段時間中斷,只會聽不會講,因此剛開始創作的時候,只寫國語歌;後來因為參加了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重新複習母語,才開始了母語的音樂創作之路,也希望透過音樂,讓部落的年輕人了解學習母語其實是很好的。

徐宏本身是從事原住民族文化相關工作,因為出國時接觸到南島語族的樂,發現那些歌手跟原住民族的音樂雖然擁有語言的隔閡,卻透過旋律跟節奏,讓聽音樂的人可以感受得出歌詞的意境,並不會因為語言的關係形成阻礙,反而能做出不樣的情境,改變成不同的曲風,玩出多種特別的音樂,充分表達音樂沒有國界。

創作聚焦:排灣族語《變調的獵人》傳遞生活態度

《變調的獵人》是原喚樂團作品中,唯不是卑南族語的歌曲。這首歌徐宏找到排灣族的耆老擔任翻譯,歌詞的意境反映在外工作的都市青年,認為打獵就像在都市工作賺錢樣,打得越多越好,不管大的小的、該打不該打的,通通都要打回去;可是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應該要愛護森林,才能延續森林的下代。透過音樂告訴年輕的族人,回到部落的豐年祭或是打獵祭要聽老人家的話,回到部落,就應該有在部落生活的態度。

創作不是迎合 堅持所愛保留文化傳統

除了在未來希望能有更多的風格創作,能保留母語傳統文化,對於團員在音樂創作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徐宏認為母語的角度出發,從事音樂創作讓更多臺灣或是世界的朋友們可以聽見在地的聲是身為個在地樂團的重要宗旨。.

「原住民族的文化或是母語可能會失,但歌謠不會。」現在正在玩音樂的人亦或新輩的樂團不要害怕被嘲笑,創作出來了才知道自己寫的對不對。

「你的創作」不應該去迎合世俗的眼光寫出來了,大聲唱了如果被自己戚動了,那就是好的作品

創作的路途上,放棄的人很多,玩個團要玩很久其實不容易,但若沒有堅持,前面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不僅是在音樂的領域,做任何事情都樣,喜歡的東西就是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努力,擁有不回頭的決心,就像原喚樂團運用在地的語,期望讓國際的人都能聽見臺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