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金曲 桑布伊
以前當我在街頭唱歌,遇到許多人情人暖,有人覺得我吵,就拿石頭丟我罵我,但也有人在寒冷的冬天送水、送外套。大部分平地人不了解我們的文化,但我們更應該去傳承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存在。
音樂是紀錄更是傳承的使命
2013年以第一張專輯 — 路(dalan),榮獲第2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2017年以第二張專輯 一 椏幹(Yaangad),一舉拿下第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第28屆金曲獎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第28屆金曲獎年度專輯獎。
創作音樂其實不是桑布伊當初想要做的事情,年輕的時候在部落有擔任一些職責,部落有一個青年的集會所,男孩子們都會集中訓練野外求生、耕種、狩獵,除了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我們對文化、信仰、土地的認識,直到桑布伊長大後,被族人賦予責任,當了青年會會長。27歲前他完全沒有踏出過臺東,直到28歲跟著鄰居到臺北工作,才真正的出社會。一開始做著粗重的工作,退伍之後認識了比較早期的音樂工團,是因為921所成立的,一退伍就被叔叔拉來臺北做一些關懷受災區原住民部落的族人,「2000年時我們自己錄製了一張生命之歌的專輯,這是我第一次踏入錄音室,踏入了音樂,一直到現在,這些創作都是我平常生活中看見、聽見的,在做音樂的過程當中非常辛苦,這些經驗都是我的力量」。
當初在台北街頭賣CD,持續了一年多,為了就是要幫助受災區的族人。桑布伊說到:「以前當我在街頭唱歌,遇到許多人情人暖,有人覺得我吵,就拿石頭丟我罵我,但也有人在寒冷的冬天送水、送外套。大部分平地人不了解我們的文化,但我們更應該去傳承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存在」。他用音樂去記錄這些事情,因為這是祖先賦予我們最好的能力,原住民族沒有文字,我們都是用雕刻、刺繡的方式去紀錄我們生活文化,從我們的古調和經文裡間也可以聽得見,用音樂去紀錄我們的生活歷史是最熟悉的,就因為如此,跟隨著祖先的腳步,用音符音樂去記錄我所看見聽見的,讓它變成自己所感受的,不要忘記自己的生活,我們必須努力的傳承下去。
不同階段造就不同的啟發甚至孤獨,都是一種必要的訓練
「我的部落是影響我創作最大的主因,從小對部落的音樂耳濡目染,家庭也影響我很大,國高中聽到了阿公唱的古調,莫名其妙的被感動,這是我第一次聽音樂聽到流淚,但我當時不知道是我的阿公唱的,我開始練習了這首歌,這首歌是我開始學族語的動力」。剛開始會喜歡傳統音樂是因為桑布伊的家人,而在創作上面最大的影響是因為他參加音樂工團的表演,看見與聽見很多國家不同的音樂,當在國外表演他們的音樂時,國外的音樂人會很驚訝原來台灣有這樣子的音樂,也從那時候奠定了桑布伊對族語的信心,讓他開始很努力在傳統歌曲上學習,不只是自己部落的歌謠,他也會演唱不同族的歌曲。而參加世界音樂節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在音樂路上,他認為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孤獨的訓練是必要的,所有的困難都是成長的經驗。
在創作上面你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在!
走在音樂這條路上不簡單,這條路非常多人,桑布伊鼓勵年輕人,必須把握祖先所留下來最特別的音樂,在華語音樂下要嶄露頭角是非常辛苦的,如果你選擇自己的族語去創作發展,是會有不一樣的色彩,找到自己最有利的地方去發展,族語音樂可以讓自己學習自己的文化,讓這些音樂流傳到很久以後,因此他鼓勵年輕人往這裡發展,不只是音樂,在很多工作上也是如此,不要一窩蜂往大家流行的地方發展,跳出來看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這是很重要的。
期許所有人都能找到生活中的感動
桑布伊期許自己或所有關心他的人,鼓勵他們發現生活上的感動,生活要有衝動,才會有意義,賺錢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讓它成為生活中僅有的事情,聽聽音樂,到外面走走,去發現台灣這美麗的島嶼,台灣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地方,如果音樂是一種顏色,語言是一個圖騰,臺灣土地是一塊布的話,這塊布是非常美麗絢麗的,臺灣的音樂人必須要被看見,台灣的音樂在各個角落,如果把這些音樂連結在一起,這就是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臺灣不只是風景美麗,人文風情也是很美麗的,桑布伊最後說:「希望大家都可以去認識臺灣,我們是互相需要的,我們的文化是需要互相欣賞的,如果有這樣的態度我們會更美麗、更好、更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