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你可能知道原住民族人數最多的阿美族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豐年祭,不過除了祭典之外,阿美族還有很多有趣的阿美族文化故事等你大家來探索,本篇將會循序漸進帶著各位了解不同的阿美族文化特色,準備好了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首先一起來認識阿美族住在哪裡吧!阿美族的原鄉主要分布在花蓮縣、台東縣、以及屏東縣境內,大部分的人口都住在平地。
阿美族人分布遼闊,按照區域與風俗可區分為北部阿美(又稱南勢阿美),分布在花蓮縣境內;中部阿美分布在花蓮縣境內;南部阿美則是分為馬蘭阿美群(又稱台東阿美群)與恆春阿美群,前者居住在台東縣境內,後者則是分布在台東縣、屏東縣境內。
近幾年,隨著經濟型態的轉變,長年旅居大都會地區的阿美族人,也因為地緣關係,在台北和高雄建立以阿美族為主體的社區或聚落,如基隆市的奇浩社區和新北市汐止區的山光社區。
阿美族擁有屬於自己的語言-阿美語,其在語言學上被歸屬於台灣南島語言,是目前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當中使用人口數最多的語言喔!阿美族人分布區域廣闊,語言又有南勢阿美語、秀姑巒阿美語、海岸阿美語、馬蘭阿美語、恆春阿美語等方言別。
☀️ 大家下次搭火車到花東地區玩耍的時候,仔細聆聽站內的廣播,是可以聽到阿美語版本的喔!
原住民族很多都是母系社會,阿美族也不例外!阿美族每個家庭都是以母系為中心,並由母系來繼承、相傳。至於結婚,男孩會入贅到女方家中,與父系社會完全不同。此外,婚後男生會住在女方家,財產也由女方家所有。
在耕作方面,雖然男女性別的分工並不明顯,但基本上女性和小米、以及家形成一組密不可分的關係,男人則是和漁獵、政治活動形成一組,對應著社會組織間的互補性與階序性!
大家到花東地區旅遊的時候,是否都會帶著好幾包美味Q彈的麻糬當做伴手禮呢?阿美族人以稻米(Panay)為主食,但糯米在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阿美族人將蒸熟的糯米飯稱為Hakhak,將糯米飯舂打後的麻糬則稱為Toron,兩者今日都成為代表花蓮和台東的特產!
至於捕魚與狩獵所獲得的魚類與獸肉,則是阿美族人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獨具風味的石頭火鍋烹飪法與醃肉(Siraw)也非常有特色。
石頭火鍋的料理方法是將高熱的石頭,丟入以檳榔葉做成的鍋子(Cifar/Kadong)當中,用以烹煮鍋內魚蝦,如此一來香氣更能被保留在濃郁的湯頭裡!
☀️ 歷史小知識補充:關於阿美族歷史一說,阿美族人與外人接觸的紀錄,最早可追溯到400年前荷蘭金礦調查隊的相關資料,不過阿美族與外界積極、密切的互動則是在清朝統治臺灣的最後20年喔!
對於原住民族來說,圖騰是一種標誌,是一種希望,是一種精神,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
阿美族基本的信仰為太陽,太陽被稱為ina,是母親的意思。如太陽般的8角星圖騰,是阿美族最具代表性的圖騰之一,阿美族圖騰意義象徵宇宙星辰的力量,如同母親一樣的偉大,時時守護在子女身旁!
小時候有穿過媽媽縫製的衣服嗎?是不是充滿了溫暖的愛!阿美族的母親會用十字繡,繡出8角星圖騰織物當做成年禮物,把它穿戴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代表對他們的疼愛與關心!
相信大家對於阿美族服裝並不陌生,不過阿美族的服飾還有很多小巧思值得深入了解一下!這裡馬上就要跟各位分享阿美族服飾特色與穿法,下次如果有機會體驗穿著阿美族服飾的話,就不會發生拿到衣服卻不知道怎麼穿的窘況囉!
阿美族服飾衣服叫Riko或者是Fodoy,顏色方面可以主要看到紅色、黑色、白色、藍色及綠色等,服裝形制搭配顏色的運用,具有色彩鮮豔、亮麗活潑的意象!
那麼阿美族的衣服是用什麼製作的呢?主要的原料有4種,分別是麻、皮革、樹皮布以及藤。下次可以近距離去仔細觀察阿美族服飾的細節,做工是非常細緻的!
從阿美族的服裝與頭飾,就可明顯地分辨出不同的年齡階級,像是阿美族服飾男生的話,少男(約18歲以前)會穿著短裙、束腹帶;成年之後的男子會晉升為青年組,可以穿著全套的服裝,包括頭飾、頭巾、藍色對襟圓領長袖短上衣、霞披、短裙、綁腿褲或是流蘇裙!
男性服飾可以看出年齡,女性當然也可以!阿美族服飾女生的花帽有大小之分,一般婦女、已婚婦女頭戴大花帽,年輕的小少女則是穿戴小花帽。
認識完阿美族服飾特色、意義後,就來一起看看如何用簡單6步驟穿上女性阿美族傳統服飾吧!
本文以花蓮阿美族部落服飾為例,實際上許多地區甚至不同部落的服飾也會各自的特色唷!
阿美族上衣冬天長袖,夏天短袖,而紅色短袖上衣、袖緣是以白黑雙色滾邊配色的。
片裙分為單片與雙片,四周都是白色滾邊,精緻的款式還會再加上刺繡,繡花的紋樣會依照家族而有不同的設計。
腰帶為五彩的腰飾2條,在腰的臀圍部份各繫1條腰帶,腰帶的尾穗打結後,自然垂吊在腰的2側。
胸片是長方形的紅色布片上,飾以滾邊和亮麗鎳片,斜掛在頸上至腋下,其功用是避免在動作之間露出肚子(少女和年長女性使用同樣款式)。
綁退是在長條黑布上,飾以白布來營造視覺效果,在尾端釘上毛織線。穿戴時以白布條順著小腿纏繞而上,至膝蓋處繫附帶細繩上繫牢,避免在跳舞時脫落。
頭飾分為大花帽與小花帽,大花帽是年長(已婚)女性配戴,少女則穿戴以黃、綠、紅色亮片和白色羽毛為材料製成的小花帽。
阿美族豐年祭時間在每年7月中旬至9月初,各村有自發性的豐年祭,台東縣在7月份展開,花蓮縣則在8月,其中最常見的祭典儀式有成年祭、迎賓舞、豐年舞、耕種舞、捕魚祭等,而阿美族豐年祭流程包含「迎靈」、「宴靈」和「送靈」3階段!
那麼豐年期會為期幾天呢?根據阿美族豐年祭起源,以往是8至15天,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許多舊俗和禁忌都略有更動,除了祭典天數縮短、宗教儀式簡化外,也在活動中加入賽跑、拔河、射箭等競技活動助興,有些部落開放參與,一般遊客要加入一起同樂是沒問題的!
按照傳統習俗,豐年祭會在夜晚揭開序幕,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參與,最後一天則是女孩子必須全部參加,並且會由女孩子的歌聲為祭典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
此外,因豐年祭有專屬的歌曲,各個年齡階級又有屬於自己的歌謠,因此遊客在參加祭典時可能會發現,阿美族豐年祭舞蹈、唱歌活動就佔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小提醒:一般來說,原住民族部落部分有開放參觀歲時祭儀,不過前往前務必還是要先詢問部落是否有開放。此外,在現場也要尊重族人的祭儀流程與禁忌,才是最佳的遊客典範!
在情人節送給心儀對象精心準備的巧克力和卡片,這樣的浪漫情節在阿美族部落裡也可以看到喔!只不過阿美族人是以「情人袋」與「檳榔」做為傳達心意的媒介!
在豐年祭時,每個人都會背情人袋,由右肩向左腋下斜掛,可以拿著檳榔放入自己心儀對象的情人袋中,用來表示愛慕的訊息。而豐年祭最後一天是情人之夜,如果女孩子有喜歡的對象,可以勇敢主動上前拉男生身上的情人袋,若男生剛好也對女生有意的話,就可以把情人袋遞給女生背!
認識完各種阿美族特色文化後,應該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呢?跟歷史有關嗎?還是其他因素的影響?這邊看見太陽就要以阿美族的傳說來為各位解密,並在最後介紹阿美族豐年祭的禁忌讓大家知道!
阿美族母系社會的起源來自於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據說以前有10個太陽,造成河川乾涸,農作物也無法生長。阿美族人的男性決定要去射下太陽,不過過程並不順利,不但任務沒有成功,甚至到後來全部音訊全無。
後來阿美族人的女性自吿奮勇,用精熟的織布技術將太陽成功的抓下來。後來族裡的男性對於阿美族的女性刮目相看,進而讓她們成為族裡的領導人物,最後延伸成後來的「母系社會」。
關於阿美族的介紹就到這邊告一個段落,不過最後這邊要提醒各位,若想參加豐年祭的話,這些禁忌一定要特別注意:
⚠️祭祖儀式女生不得進入,參加儀式者前一天需淨身(夫妻分房睡)
⚠️祭祖儀式時曾吃過蔥、蒜、青菜者不得靠近,只能吃鴨肉生薑及豆類
⚠️儀式進行中的獵刀、獵槍不得碰觸
⚠️豐年祭開始,頭目帶領著傳統服飾的耆老、年輕人共舞,包括女生及觀光客都不得進入
⚠️男性族人圍圈牽手共舞時,不得任意穿越進入圈內拍照
⚠️儀式告一段落,女性族人登場後,主持人宣布歡迎加入共舞行列,遊客才能進入同歡
除了阿美族,你還想要了解其他原住民族的小知識嗎?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快上看見太陽,豐富你的原住民族知識庫吧!
看見‧太陽如同綻放耀眼光芒的太陽,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深入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