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美麗珍寶
高雄達卡努瓦部落,因為八八風災幾乎全毀,經歷丕變的族人,決定以最自然的方式重建部落,友善的復耕作物,搭建起麵包窯學習烘焙技術。
「窯是備災的概念,讓我們如何在斷水斷電斷路的方式之下,可以自己養自己。」於是部落傳出了陣陣炊煙,麵包窯開始烘培歐式麵包,公司創建人林江梅英表示,因為遠居於那瑪夏的深山裡,才將店名取為「深山裡的麵包店」。
當初開始學習如何製作麵包,林江梅英的老師開始有了讓族人自給自足的想法,因此募了蓋窯的款,帶著幾個部落的婦女做麵包,也採買了基本的器具和材料。剛開始的期間族人內心很抗拒接觸新事物,因為大家沒有基礎和技術,後來憑藉著「要在部落站起來,還是要靠我們自己」這樣的想法,林江梅英停頓了半年的時間後就重新開始學習麵包技術,並申請了原住民族產業創新價值計劃,同步跟北醫募款才把「深山裡的麵包店」空間整頓起來。
一步一腳印 走出部落新風情
除了在部落做歐式麵包比較不被族人認同外,還要思考如何行銷自家的麵包也是林江梅英遇到的大挑戰,剛開始透過很多的朋友,用代購麵包來支持,就這樣一路走到現在,後來經過幾個朋友們的介紹,帶著梅英去看怎麼種植玫瑰花,於是就回到部落中嘗試,有了自己的玫瑰花田,用自己種植的玫瑰製做了玫瑰花醬、開發了玫瑰酵素,運用花醬搭配酵素,逼出玫瑰花的香氣,加入麵包中豐富了整體的口感。
另外,林江梅英還發想了一個那瑪夏的特色「龍鬚菜吐司」,希望可以把最天然、最健康的龍鬚菜作為麵包店的食材來源,落實深山裡的麵包店最初的精神,可以從部落獲取食材,並透過這些食材融入麵包中,可以自行養活部落的人們這樣的想法。
一路走來,深山裡的麵包店期待未來能日趨穩定,讓部落青年及部落婦女有工作機會,也讓這間充滿溫度的麵包店,在那瑪夏的達卡努瓦部落成為一個溫情的避風港。